華人玄學思想看重「氣」的傳變。在古人的思想中,宇宙最初的形態只是一團,裏面什麼也没有的「混沌」,「胚腪」。用圖畫表示,就只是一個大圓,稱做「洪濛未判圖」。
五行的傳變,亦即氣的傳變,即是由這一團混沌開始。而後,這像蛋的大圓中開始有氣(理氣)盤結。
一個大圓,尚未有氣盤結時的狀態,稱為「太易」(未有氣稱太易),太易生水。
水元素生成後,有氣未有形的狀態,稱為「太初」。太初生火。
水元素傳變為火後(水氣/火形),有形未有質的狀態,稱為「太始」。太始生木。
火元素傳變為木後(水氣/火形/木質),有質未有體的狀態,稱為「太素」。太素生金。
到金生成,氣質形體已具(水氣/火形/木質/金體),稱「太極」,太極生土。
陰陽未分的狀態,五行尚未開始傳變的狀態為「太易」。由原先什麼也没有的大圓,陰陽氣(兩儀)2分,孕育水氣,而後,氣的傳變即由水,傳變火,傳變木,傳變金,傳變土。傳變過程,即是陰陽一再交遞變化,而至「太極」生土。
用圖示表示,即是一個大圓,裏面包有數層,一圈圈黑白交替的半圓。為「太極已判圖」。(意指陰陽已分)
五行生成之數
八字所用之數,即是以五行傳變的順序,配合大衍之數。以數一至數五,為五行生數。
金木水火生發後,皆待土而後成,水附之而行,木托之而生。金不得土無自出,火不得土無自歸。所以,金木水火,皆兼土數而為成數。使水有所附屬,火有所歸藏,木有所發,金有所別。
土常以五之生數,不可至十。土不待十以成,是生成之數皆以五合之,稱二五之數。
五行之氣生發,而後成。成而終,終而始,周流循環。質雖不易,氣則變化。
火為太陽,水為太陰。
金為少陰,木為少陽。
土無常性,配合而為。
終始二極之氣,太陰太陽。
初發之氣,少陰少陽。
三陰三陽,天地乾坤化出八卦。
正化從本,生數。對化者從標,成數。五運之紀,太過者其數成,不及者其數生,各取其數之生成多少以占。
陰陽動靜剛柔之氣,化為干支,即為論命之系統,所謂,命數。
2016. 2017. 姈
參閲:
〈淵海子平 卷一 論五行所生之始〉
〈三命通會 卷一 論五行生成,論五行〉
〈子平真詮 論干支〉
《果老星宗》武陵,2007年,三版。
2016. 2017. 姈
參閲:
〈淵海子平 卷一 論五行所生之始〉
〈三命通會 卷一 論五行生成,論五行〉
〈子平真詮 論干支〉
《果老星宗》武陵,2007年,三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