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

傳統命理,宿命論?

西方古典占星分析行星力量,分為先天/essential,和後天/accidental,2種。先天力量的強弱,以行星所落星座來判斷。後天力量,則以行星在星盤中的其他相關位置判斷。先天力量代表自己本身擁有的資質條件,後天力量則和運勢判斷相關。

那麼,若後天好,先天不怎樣呢?
七政四餘又稱果老星宗,是古中國占星術,和西方古典占星同樣都是著重在福禍運勢。

《果老星宗》中,有幾句話:
太陰喜居官祿,務要有光為貴格,若在辰戌丑未宮,只為納粟奏名之士。(小吏員,吏役)
月在子午卯酉為官祿者。酉宮主風憲,餘三宮皆雜流,及五六品之階。(風憲,官居極品)p. 343

傳統命書的用字遣詞,反映當時的價值觀,若抽離語言中挾帶的價值評判,只推敲書中的分析原理,即可知,上述,其實是設定後天力量相同為控制因素,只看先天力量這個變因。

東西方傳統(古典)占星,皆視1、4、7、10宮位為後天強宮。月落官祿宮10宮,身主入官祿宮,後天力量已強,再細看所落星座,看其先天力量如何。

古占星術重視氣場最純粹穩定的四強之地,子午卯酉。月落子午卯酉,代表能量的穩定強盛。月入其他星宮,先天力量不是失勢薄弱,就是氣雜不穩定,即使没有力量失勢,也不如入本垣和擢升那般天賦異稟,後天可能的成就,即被往下估量。

同樣月落10宮,但月和10宮所落星座不同,即反映不同的先天力量強弱,也就是,個人天生擁有的不同的資質條件。當其他條件皆相似,天生資質出眾者和資質平平者所能達到的成就,會一樣嗎?

或許,有人會説傳統的論命就是宿命論,老把人説死,定死。但,人的素質資質,本來就有高低差異。先天素質不如,即便以後天努力彌補,能補的終究有一個限度。冥冥中,也似乎有著己力難以操控的力量。坦然面對這些,努力活出自己,又怎會宿命?盡人事,聽天命,這樣的思想和作法,也是宿命?

發覺自己的天賦是好的,但了解自己的局限,知道自己能力所及,也是必要的。一個只能力舉百斤的人,卻要力舉千斤,不論是出於他人期待或自我期待,都會造成壓迫。長期承受這股壓力,若無法跳脫放下,最後,不是傷害自己,就是他人。

人貴自知之明。不自貶,也不自誇。有長,亦有短。了解有些事,並非努力就能達成,反能讓人解脫。有時候,人要的,只是一個能令自己釋懷的答案。宿不宿命,已不重要。

傳統命理皆是宿命論?
典籍文字是死的,人的理解詮釋是活的。用宿命的角度看世界,讀到的一切,看到的一切,都是宿命。能從非宿命的角度去觀看,看到宿命的另一面。

傳統命書,傳統論命方式是否宿命,端看研讀命學典籍者能否不被過去的價值觀念綁架。端看給予解析的人和接受資訊的人,自己所持的觀念和人生態度。


七政四餘星盤,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,所落星座和西方星盤一樣,但宮位的劃分,依個別星盤,可能有不同。

2015. 2016. 2017. 姈


參閲:
《果老星宗》武陵,2007年,三版。

Understanding Planet Dignity and Debility.
http://www.skyscript.co.uk/dignities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