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

該如何面對,生命的逝去?

該如何面對,生命的逝去?
生命,該如何道別?

第一次面對生命的逝去,是在小學時。只依稀記得,外曾祖母生前見過她一次,有跟著送葬。未曾有過太多交集的生命,也未有深刻的記憶。

第二次面對生命的逝去,已是個大專生。走得突然的三伯,讓奶奶痛徹心扉。喪禮出殯,奶奶不能去。喪子的痛喚出早年喪夫的記憶,長夜哀傷哭泣。奶奶哭,我亦難眠。在奶奶哭聲中想著奶奶一生,就難過。想著奶奶的一生,心中哀傷問著,奶奶活這一生是為了什麼?早年喪夫,堅毅撐起一個家,晚年卻又要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。這樣的一生,奶奶一生的意義是什麼?人,走這麼一遭是為了什麼?我,走這麼一遭又是為了什麼?哭聲入耳,思緒翻騰,輾轉難入眠。那晚,記憶鮮明。

第三次面對生命的逝去,在外地求學。母親電話告知外公去逝,怎麼可能,脫口而出。掛斷電話,大哭一場。哭完,涙擦乾,生活如常。巧合嗎?那個學年,托爾斯泰的《伊凡.伊里奇之死》,是選修課要讀的著作之一。

第四次面對生命的逝去,深深切切地體會,逝者已矣,生者何堪。半年多的時間,每到晚上,眼涙就往上湧。紅樓夢的課堂上講述著寶玊弔祭金釧,寶釵安撫王夫人,一句,逝者已矣,生者何堪。擾動,視線模糊地強壓住情緒。半年多的時間,不敢打開放著淡金色尖尾扁梳的紅盒,只怕一見到又掉淚。老家已不是老家,只是讓人覺得空洞的空間。第四次面對生命的逝去,送走了奶奶。


生命,該如何道別?

該如何面對重要生命的逝去?
該如何面對自身生命的盡頭?

生命到終極。
人到頭,終歸要獨自面對死亡。
來去,終歸潔然一身。